蒲州街道人大工委:持续创新“江前里有帮法”品牌 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 | ||||
|
||||
龙湾区蒲州街道人大工委以“江前里有帮法”品牌为核心,创新建立“委委道来”机制,推出“茂法直通车”“三官两师会”“雁湖督政台”三个子品牌,全面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探索和深化基层治理新路径,谱写基层人大工作新篇章。 创新机制,激发人大工作新活力 走进蒲州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一股民主与法治的新风扑面而来。今年以来,蒲州街道人大工委积极配合区人大常委会各工委工作,创新推出“委委道来”机制,旨在汇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动街道人大工作向上发展。这一机制不仅促进了区人大常委会机关与街道人大工委、人大代表团之间的有机融合,还推动国家机关进联络站和区人大业务下沉,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我们通过‘委委道来’机制,将区人大常委会各工委的工作议题与街道内的经济建设、社会保障、民生工程等紧密结合,利用‘茂法直通车’平台收集民意,分类梳理建立建议数据库。”蒲州街道人大工委主任潘国武表示,“这一机制不仅提高了人大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激发了人大代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聚焦民生,破解难题办实事 在蒲州街道,“江前里有帮法”品牌成为了民生问题的“解铃人”。通过“委委道来”机制,蒲州街道人大工委成功解决了多项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难题。例如,在国有资产(住宅小区配套用房)管理督查活动中,成功推动了社区配套用房权证办理难、实用性低等问题的解决;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督查中,更是群策群力,推动了基层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的显著提升。 “我们组织街道议政会成员针对交通安全、安全生产、营商环境等民生问题开展专题调研,通过专项监督推动问题解决。”潘国武介绍道,“比如,我们推动了江前安置房地下室建设及消防安全问题的解决,还协助办理了江前安置房产权分割与产权证等事项。” 此外,蒲州街道人大工委还联合区人大常委会各工委、人大代表和职能部门,共同破解了一些涉及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代表联动,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蒲州街道人大工委积极推动人大街道工委、人大代表、区人大常委会各工委相互联动、互为赋能、闭环运作。在这一过程中,代表们立足本职本业,发挥“上下”联动作用,上联区人大常委会各工委和街道人大工委力量,下联群众民情民意,精准对接群众所思所想、所急所盼。 “我们围绕《温州市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促进条例(草案)》、《浙江省食品安全数字化追溯规定(草案修改稿)》等立法内容,开展了多场立法调研座谈会,收集了大量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区人大代表王茂法介绍道:“通过‘茂法直通车’团队的努力,这些意见和建议成功转化为高质量议案,推动了上级人大立法工作的开展。” 多种载体,构建基层民主实践新格局 除“委委道来”之外,原先的“茂法直通车”“雁湖督政台”和“三官两师会”三大载体已经全面贯通了基层立法调研、民生要事督办、法治宣传教育三大任务。 “茂法直通车”团队通过多渠道汇集民意、多视角研判调研、多举措助推转化,实现了“民意”与“民智”的有效转化;“雁湖督政台”则通过制度建设、议题收集和落地见效三个环节,确保了民生要事的有效落地解决;“三官两师会”则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为群众提供了便捷的法律服务,促进了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 “我认为街道人大工作最大的亮点在于机制创新。无论是‘委委道来’机制还是‘茂法直通车’‘雁湖督政台’‘三官两师会’等载体,都充分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有机结合。也让代表们深入基层,听取群众意见,再通过人大渠道反馈给上级部门,形成了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区人大代表王茂法说。 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的新要求新期盼,着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蒲州街道人大工委以“江前里有帮法”品牌为引领,通过“委委道来”机制的创新,成功搭建起了一座连接政府与民众的桥梁,“茂法直通车”“雁湖督政台”和“三官两师会”三大载体各展所长,共同构成了蒲州街道人大工委基层民主实践的坚固基石。 |
||||
上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