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公告通知 > 公告通知
温州湾新区管委会、龙湾区人民政府关于2023年度全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
时间:2025-02-06 来源:区财政局 字号:[ ]

    按照《中共温州市龙湾区委关于建立区人民政府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温龙委发〔2018〕53号)要求,形成了《2023年度全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

一、国有资产总体情况

2023年度全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反映我区国有企业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和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的总体情况。

(一)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情况

2023年龙湾区纳入国有资产年报统计企业共79家,资产总额1391.93亿元,同比增长13.16%,所有者权益206.16亿元。2023年完成固定投资资产总计91.84亿元,同比增长18.91%

2023年温州湾新区纳入国有资产年报统计企业共42家,资产总额853.23亿元,同比增长11.05%,所有者权益218.46亿元。2023年完成固定投资资产总计64.67亿元,同比增长8.20%。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情况

龙湾区行政事业单位2023年期末资产总额5694403.89万元,负债总额917846.70万元,净资产总额4776557.20万

温州湾新区行政事业单位2023年期末资产总额14345.38万负债总8742.86万净资产总额5602.52元。

(三)公共基础设施、文物等资产情况

龙湾区2023年度公共基础设施合计1184942.63万元,其中交通基础设施1059822.67万元,水利基础设施86220.03万元,市政基础设施38899.92万元。政府储备物资184.64万元。文物文化资产639件,净值216.21万元。温州湾新区没有此项内容。

(四)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情况

根据最新土地变更调查显示,全区国土总面积为31646.42公顷,其中国有土地面积21707公顷(集体土地面积9939.42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8.59%,比2022年增加26.97公顷。

全区森林总面积65562.31亩,森林覆盖率13.81%。全区共有公益林面积34865.07亩,其中重点公益林4594.81亩、一般公益林30270.26亩。全区林木蓄积量137182立方米,其中乔木林蓄积量为量121284立方米。

全区湿地总面积6729.08公顷,主要为地类为内陆滩涂、沿海滩涂。

全区海域面积182.988平方千米,已获取海域使用权总计51宗,其中挂牌12宗,申请审批39宗。 

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情况及成效

(一)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情况及成效

1.聚焦服务大局,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滨海集团全年承建项目24个,滨海二十一路、星海实验中学、新川大道等项目均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全力做好用海审批工作,4号围区智能家居产业园和十四条市政道路共计1300亩海域使用权获得省政府批复。科技城集团开工温州数字丝路小镇科创园等项目23个,建成国内首个地标性木结构建筑未来体验馆等项目24个,创成温州唯一一个省级特色产业风貌区——温州湾新区双创特色产业风貌区。瓯飞集团加快推进瓯飞起步区(龙湾二期)滨海核心区、2号围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提速东排三期瓯飞起步区片“六纵一横”河道、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和东堤生态修复等配套项目建设,同步启动1号围区市政基础设施前期谋划,为瓯飞区域产业落地发展提供优良的硬件保障。臻龙集团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7亿元,同比增长4.07%,其中安置房投资22.7亿元,文昌创客小镇完成有效投资10.8亿元,同比增长80.8%。高新公司竣工验收8个安置房工程3449套住宅,建成通车6条市政道路。温州高新文化广场落成启用,全年举办演出59场,吸引观众2.5万人次。眼健康公司启动中国眼谷特色小镇以北区域拓展规划,《温州湾新区黄石山片区规划及黄石山东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于2023年11月正式获批,片区以“中国眼谷 世界眼光”为功能定位,规划打造温州湾新区TBD全链型科创的新核心、沿海产业现代服务业的新平台、温州东部复合的新引擎。

2.全面深化改革,增强国资国企竞争力。优化国企结构,推进“瘦身健体”。 按照同行业、同板块、突出主业、明确方向原则整合全区文化、旅游、体育等资源配置,组建温州市龙湾文旅体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打造龙湾区文旅体育产业的综合服务、建设运营和投融资平台。坚持自我改革,重组内设机构。国资办优化内设机构职能配置,突出科室核心工作,精细内部分工,明确岗位职责,集中专业人员力量,提高国资管理工作科学性与专业性。强化党建引领,筑牢组织根基。建立归口统一的区级国企党建工作管理体制,成立中共温州市龙湾区国有企业委员会,制定《2023年度龙湾区国资国企党建工作要点》、《2023年龙湾区国资国企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清单》,引导各企业树牢党建工作格局。建立国企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出台《温州湾新区、龙湾区区属国有企业综合考核实施办法(试行)》,以党建引领、服务大局、实绩导向、精准考核为原则,建立与区属国有企业发展实际相适应的综合考核体系,以考核指挥棒引导区属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不断推动区属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3.盘活低效闲置资产,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滨海集团探索“地块租赁+统一运营”模式,与村集体合作开发村二产留地,盘活低效工业用地80亩,盘活其他低效闲置用地约406亩,收入约1100万元。瓯飞集团通过线上+线下全方位推广,全年商务楼宇、土地、海域等存量资产实现租金收入6405万元;以龙湾农商行在新区谋划建设第二总部为契机,创新采用出售+出租捆绑模式,成功引入龙湾农商行,盘活建筑面积近8000平(其中出售5000平),回笼资金近4000万元。东部新城集团成功竞拍商办物业用房1万余平方米,实现公寓和产业园区等租金收入6300余万元;平稳开展沙北安置房817个车位有偿使用管理,挖掘临时地块资源,出租临时地块3026.18平方米。

4.优化资本布局,探索国企经营发展新路径。瓯飞集团以两区一体化融合发展为契机,将瓯飞围区碎石加工生产线的石料供应范围扩大至大龙湾区域,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全年实现供料收入1.91亿元,创历年新高。滨海集团实现国有资产与村集体经济共赢发展;以“国资参股+专业企业”混改模式,与百盛联合集团合资成立浙江滨合建设集团。科技城集团围绕四大园区自持资产,构建经营新模式。创成全国首个“侨创小镇”,集聚涉侨企业201家;携手香港理工大学共建温州技术创新研究院,提升科技竞争力;深化“双龙合作”,建成龙港新城地标建筑——协同创新中心。国控集团所属国运公司与民晟公司组成联合体,以联合摘牌方式参与土地竞拍,成功拿下温州市永强北片区瑶溪南单元12-A-10地块,成立项目公司作为房地产开发项目实施主体,为多元市场化转型迈出重要一步。臻龙集团调整资产租赁模式,积极招引大且优企业入驻园区,从原本一个园区散租的模式向整体打包模式转变,招引极兔电商业态整体入驻原乔顿厂房,大大减少了管理成本;打造状元汽车城项目,拓宽产业布局。东部新城集团启动住房公积金助力共同富裕部省合作联系点“住房公积金长租房”(试点)项目,全力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住房公积金支持长租房发展模式。 

5.强化风险防控,坚决守牢底线红线。滨海集团制定《温州滨海新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对外投资管理办法(试行)》《温州滨海新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资金存放管理制度》《温州滨海新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财务支付审批制度》,保障对外投资、资金存放、资金支付的安全。科技城集团严格按照资金存放管理办法测算季度可竞存资金,完成集团本级及下属公司(含托管公司)基本户招投标工作,建立账户资金动态测算机制,做到提前预警、风险防范。瓯飞集团高度重视风险控制防范工作,年初制定年度重大项目建设和存量债务偿还资金保障方案。国控集团创新出台《融资授信提用比选管理办法》,解决国企公开公正选择金融机构的廉洁问题,并能让国企在众多授信方案中选择到贷款利率、期限、担保方式均为最优的综合方案。臻龙集团加强内部法律审核,对所有合同、投资、运营合作等均实行内部法审,确保各项工作均符合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多样化投资降低单一化运营资产风险,提高整体资产的平稳性

6.践行绿色理念,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瓯飞集团积极配合三峡集团、正泰新能源做好乐泰15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发电和泰瀚55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两大参股项目的运营管理工作,两项目2023年产生绿电10亿度,实现发电收入4.27亿元,并会同三峡集团谋划推进泰瀚光伏电站扩容及产业导入项目。科技城集团积极推进新能源充电桩项目建设,完成创新创业新天地园区首批24个充电桩设置,下步计划在各园区、楼宇安装充电桩327个。滨海集团建设鑫海综合供能站:占地2596平方米,配备储油罐5只,4枪加油机2台,6枪加油机2台,双插直流快速充电桩1座,全自动洗车机一台,配备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保障周边区域能源供应需求。城建公司成龙湾区充电桩项目统一运营招标工作,中标方为国内头部充电桩建设运营商特来电公司,完成首批6个充电站项目建设,共计新增178个充电桩,构建满足需求、规划合理、功能完善、使用便捷的充电服务半径,打造区域畅行无忧的“龙湾样板”。

7.提升基金效能,赋能产业发展链条。国投公司发挥政府产业基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全年新组建基金3支,完成基金投资超10亿元,其中母基金直投3亿元,累计带动社会资本共同投资超68亿元;完成全省首个“先投后股”试点项目签约落地,三级联动首次以私募证券基金形式投资上市企业;实现温州首家国企参股私募基金管理人成功落地。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情况及成效

  1.聚焦制度完善,迭代升级监管配套制度。一是贯彻落实《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修改出台《龙湾区(高新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温龙政办发〔2021〕63号)文件;二是把好资产“入口关”出台《龙湾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办法》(温龙财发〔2021〕115号)、《龙湾区行政事业单位通用办公设备和家具及办公通用软件配置标准》(温龙财发〔2022〕3号)等文件。二是把好资产“使用关”。修订出台《龙湾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出租管理办法》(温龙财发〔2022〕28号)、《龙湾区行政事业单位“线上公物仓”实施暂行办法》(温龙财发〔2022〕7号)等文件。三是把好资产“出口关”。修订出台《温州市龙湾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温龙财发〔2022〕153号)、《龙湾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损失赔偿处理办法》(温龙财发〔2022〕163号)、已全面建立并完善了对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制度。

2.聚焦数智赋能,深化国资监管转型升级。一是巧用资产云平台,实现资产共享共用。依托资产云信息平台建设“线上公物仓”和“线上罚没仓”并出台相关文件,将闲置资产、防疫物资和亚运专班再次流转使用。其中亚运专班从公物仓中领用资产合计144项,节约财政支出34.75万元,亚运会结束后将亚运物资再次流转到74家单位,累计件数1851件,节约财政资金243.72万元。截止2023年12月31日,公物仓可共享资产1088件,价值388.91万元,共享中资产2334件,价值736.71万元,已录入公物仓内资产3419件,总价值1125.62万元。二是善用“浙里盘”平台,实现监管数字化。依托浙里盘平台,实现空间资产办事流程线上办理,打通资产处置最后一公里,2023年龙湾已登记的各类国有资产约118.60万平方米。

    3.聚焦存量资产盘活工作,提升财政统筹保障能力。2023年以来,温州湾新区、龙湾区始终把盘活存量资产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深入排摸全区国有资产资源情况,梳理安置房地下停车位清单等十大资产名录,通过在建工程转固、确权办证、转变功能、优化再用、出租、处置等多种方式,提高地面停车位、安置房地下停车位、拆后土地等资产使用效益

   (三)我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工作情况

    1.耕地功能恢复情况。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内非耕地整改面积134亩,纳入永久基本农田非耕地处置方案并完成补划105亩。完成年度变更调查疑似永久基本农田流出耕地整改119.08亩,完成补划。完成年度变更调查疑似一般耕地流出整改212.42亩。有效做到耕地防流出,并龙湾区顺利通过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考核打下基础。

2.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一是抓好用海报批组件工作。2023年龙湾二期备案区新批复用海项目12个,共计2452亩,其中工业项目7个796.98亩。全年完成海域使用权挂牌出让项目5个599.68亩,全年执收海域使用金4.0138亿元,其中海域出让金收入3.8025亿元。二是启动龙湾二期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区域控规编制工作。前期为解决龙湾二期多个规划、与空港产业园规划衔接、C1-C10审计整改、两线区域规划覆盖等问题,将3个现有规划进行了有效融合,提前谋划两线区域规划功能,统一编制了龙湾二期(含两线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了龙湾二期多规合一、全域覆盖等目标,为下步龙湾二期围填海备案调整方案报备和用海项目报批提供了规划依据。三是加快实施围填海生态修复项目。龙湾二期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区域4项生态修复工程已全面开展,截止2023年底,累计完成生态修复资金投入7092.66万元。

3.矿山修复开展情况。完成永中街道白水普通建筑石料矿坡面清理和平台绿化,加强对田明采石场和西台矿山的绿化养护,绿化效果良好,完成瑶溪街道炮台路东侧和瑶溪街道灵昆隧道口崩塌治理工程。

4.森林管护开展情况。编制年度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实施方案,2022年新增547亩造林地块已通过市级验收,完成美丽生态廊道建设245亩;根据国家下发图斑,完成273个新增森林管护工作;龙湾亚运公园(龙湾区永中街道龙江路)为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碳中和林建设名单。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及措施

(一)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一是加快产业化转型去粗存精,优化企业经济布局进一步推动国企重组,优化资产债务组合,加快推进区属国企AAA评级工作方案,为国企市场化转型打下组织基础。是完善国企承接政府性任务运作机制。按照“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的要求,划清政府与企业的边界,保障国有企业承接政府性项目的合理收益,充分激发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活力产生更多经济效益。三是实施企业多元化经营。明确企业自身发展战略,在做大主业的同时主动向资产经营、金融投资、产业基金等领域拓展,逐渐建立完善的业务板块,实现多元化经营的目标。

(二)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推动国企党建质量提升。   推动国企主题教育工作走深走实。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以理论学习指导发展实践,扎实推进主题教育各项工作在国企落地见效。做好国企党建归口管理工作。厘清区属国企组织架构积极推进符合条件国企成立党组织,加强国企在编员工党员组织迁转关系。坚持从严治党,加强清廉国企建设。

全力推进国资国企数智化转型,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区国资办携手用友公司、宁波银行各国企共同推进国资大脑建设,打造党建、人力、财务、项目等十大功能模块,建成“监督一屏掌控、管控一贯到底、数据一键获取、预警一有即出”的智慧型“国资监管大脑”,全面提升国资国企智治水平,以数智化转型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 

)做好三仓融合建设,强化资产管理效率。根据市委市政府过好紧日子的精神,严格按配置标准进行新增资产配置。在资产云系统上实施线上公务仓,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超标、闲置资产进行调剂使用,尽量做到能调剂不购买。2024年重点加强疫情防控物资及亚运专班物资的清理,并将其纳入共享。调研区属国有企业与行政事业单位共享机制。建设公益仓,做到三仓融合。探讨国有资产处置授权区国投公司可行性方案,为下一步实体公益仓做准备。

履行自然资源职责,强化自然资源使命。一是强化资源要素保障,有效腾挪发展空间。二是探索老旧工业片区整体更新模式。通过综合运用片区改造、土地收储片区征收后带建筑物作价出资等各种方式,探索工业片区功能转换、产业提升中的土地资源挖掘及配置机制。三是厚植绿色发展基底,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加快推进“绿满”龙湾行动,完善“林长制”体系,持续抓好绿化造林、森林病虫害防控等工作。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