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城街道人大工委:创新“双联”机制 汇发人大工作“移山”之力 | ||||
|
||||
“多亏了街道人大组织的代表议事活动,我家企业今年预计能节约电费20多万元,几户人家加起来能降低至少100万生产成本!”收到全区CD级企业差异化电价政策调整的消息后,经营鞋厂的林先生高兴不已。而这一调整,始于沙城人大对“周三代表有约”双联议事机制的一次有益尝试。 “一毛钱堆成的大山”如何被发现? 据悉,林先生与几位企业主共同租用园区厂房进行生产,共用一台变压器。原先,由于其中一家企业亩均论英雄评级为D级,导致其他B级企业必须同样按照D级企业电价标准缴费,每度电增收0.1元。小小的0.1元看似不起眼,但对于年用电量动辄两三百万度的企业来说,无异于一座价值数十万元的大山压在肩头。这份重负,在沙城人大“周三代表有约”双联议事新机制启动后,迎来了移除的转机。 2024年初,沙城人大开始探索突破接待活动“等客来、客来少、事随机”的现状,动员代表在轮值进站前拉长“听声”战线,靶向融入群众,把聆听选民说事的环节前移到本职岗位、村居生活及走访调研中,寻找能够体现公共利益的重要议题,作为进站时的接待主题。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大山的烦恼”走进了代表视野。由于有充足的听声时间,越来越多同类“大山”被发现,具备从“一件事”向“一类事”转化的潜力,从而被提上“周三代表问事、人大议事”的互动日程。 “当面出方案”代替“回家等消息”,移山也能短平快 以往,接待活动以接待、记录为主,参与主体一般为代表、群众、工委,缺乏办理主体。e城汇“双联”机制在优化民意汇集环节基础上,切实把部门、科室、站所、村级组织力量拧紧到一处,在周三议事时做到“能进俱进、应进俱进”,在一张圆桌上实现问事主体与办事主体现场对话,把“代表自己听问题”延伸成为“大家一起想办法”,将议事时效向“最多跑一次”看齐。“一毛钱堆成的大山”进站后,在相关人士的细致商讨下,3小时内便形成了代表建议初稿,明确了上下联动的单位主体和意向成效,随后提交区人代会被接收办理,最终为全区存在类似问题的企业实现成功减负。 不仅如此,截至7月中旬,新机制共交办群众建议38条,代表建议23条,议政会成员建议14条。其中,困扰11个村多年的天城围垦小微园产权证办理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预计于今年顺利办结;环山东路绿波带建设投用,沙城交通干道陆续启动改造,机场高速互通车道拓宽,辖区公交车站提升改造项目启动……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和急难愁盼问题相继解决,成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看得见的成效。 回头看好来时路,每人紧紧盯住“一座山” e城汇“双联”新机制除了把往年多而散的民声转化成少而精的民意,使办理和监督力量更加聚焦,让推广前景更加明朗外,也同步加强了回头看监督力度,促使代表履职更实,“移山”过程更顺。在上半年度每位代表各带一个议题进站协商的前提下,下半年按照代表进站顺序邀请同一批人,在同一个场景下,对同一件事项开展质询,听取办理工作汇报。注重扩大群众评事范围,构建“交办-提醒-协调-监督-测评”闭环,对于属于街道事权的建议办理,邀请群众在下半年回头看时共同进行满意度测评,实行屏上晾晒、线上通报。对于部分整理转化为闭会建议的民意,通过主会办单位进站面商的方式进行,但仍在代表满意度测评的基础上增设群众满意度测评环节,切实盯紧盯牢每一座“大山”的移除工作。 如今,“e城汇”议事新机制“上下联动、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已逐渐形成,共开展“周三代表有约”活动23次,代表自带议题进站18个,邀请科室、站所参与共商86人次,群众圆桌话事27人次,转化闭会建议4条,启动回头看项目3个,民情清单、问题清单、建议清单、成果清单均有实效,机制红利逐渐凸显。不仅代表联络站“大阵地”里“小亮点”的数量越来越多,还助力打造了一支能建言献策、督政问效、破难解忧的代表队伍。未来,沙城人大仍将不断动态调整工作步调,及时总结经验成效,让代表常来、实事常办、群众常赞逐渐成为新常态。
|
||||
上一篇: | 下一篇: |